新闻资讯
NEWS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李东荣: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的金融科技创新
时间:2017-07-11

7月8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出席由上海新金融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金融科技外滩峰会并作主旨发言。李东荣强调,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的金融科技创新才有生命力。

李东荣称,从本质上讲,经济是金融的基础,金融是顺应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金融创新必须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因此,今天我们强调金融科技的重要性始终不能脱离金融与经济的基本关系,必须坚守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严格按经济金融规律办事,紧紧围绕经济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产生的有效金融需求,去提高金融供给对实体经济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绝对不能搞自娱自乐式的、脱离实体经济空转的伪创新。

在谈及如何把握好金融科技创新与风险监管之间的平衡,李东荣表示,金融创新和风险监管并不矛盾。他强调,两者之间必须形成适度平衡。在金融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借鉴监管沙箱、监管科技等新理念,建立具有包容性的创新管理机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开展应用试点、产品测验,让金融科技创新“走得动、行得通、做得正”。另一方面,要通过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的并行互补,行政监管和自律管理的有机结合,建立金融科技风险全覆盖的长效监管机制,让监管部门对金融科技创新“看得到、穿得透、管得住”。

李东荣还指出,金融科技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是现代经济进入信息化时代在金融领域所表现出的新特征、新业态和新模式,它不仅会影响居民消费、投资、支付等方式和习惯,还会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生态等带来影响。站在宏观金融运行系统的角度看,上述这些影响必然会对我们长期倚重的货币政策工具、金融稳定框架等带来一系列变化与挑战。他认为,目前,在金融科技相关业务规模相对较小以及缺乏足够数据基础的情况下,要准确量化金融科技的宏观影响比较困难。但中国作为全球金融科技应用发展速度比较快、规模比较大的国家,及时做一些前瞻性、开放性的研究储备是非常必要的。

在进一步从研究层面谈及金融科技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时,李东荣认为,金融科技对金融稳定存在正负两方面的潜在影响。

从正面影响看,通过多元化金融科技主体的有效竞争,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增强金融系统的稳健性;金融科技能够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将更多小微经济主体纳入经济金融活动,有助于降低风险集中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运用,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

从负面影响看,金融科技在提供跨市场、跨机构、跨地域的金融服务时,会使金融风险的传染性更强,波及面更广,传播速度更快。金融科技虽然推动了金融服务和基础设施的线上化、开放化,同时也使得技术依赖风险和网络安全风险进一步集聚,金融科技服务的众多长尾客户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弱,更容易产生羊群效应,放大金融顺周期性。

在李东荣看来,金融科技对货币政策也可能产生多重影响。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网络借贷、互联网基金销售等金融科技业务,会降低各类金融资产之间的转换成本和时间成本,使得金融市场对利率变得更加敏感,有助于提高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同时,部分金融科技业务具有一定的货币创造功能,使传统货币层次的边界变得模糊,盯住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效果会降低。

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方面,金融科技增加了金融市场流动性需求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市场波动性加大,增加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难度和成本。

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方面,伴随着互联网支付等电子化货币规模的快速扩张,将减少流通中的现金数量,使货币乘数、流通速度及需求函数的估算面临更多不确定性,降低传统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

此外,李东荣还表示,中国在金融科技发展的速度和应用规模上处于国际前列,但也要清醒地正视我们的短板、不足。“客观上讲,中国在原创业务模式开发、核心技术特别是底层技术研发、主导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需要尽快补齐。”李东荣认为。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