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个一季度来看,经济运行开局平稳、稳中有进。”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4月1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概括说,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市场预期明显改善。积极因素逐渐增多,为全年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季度GDP增速好于预期 收入增长“跑赢”GDP
经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134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与上年四季度相比持平,好于6.2%和6.3%的市场预期。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769亿元,同比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82346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22317亿元,增长7.0%。
从就业来看,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2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9.5%,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从价格来看,CPI一季度平均上涨1.8%,延续温和上涨态势;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平均上涨0.2%,保持小幅上涨趋势。据毛盛勇分析,在供给比较充分、供给质量提升的情况下,价格略有小幅上升,说明整个市场需求在改善。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认为,3月份CPI同比上涨2.3%,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PPI同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目前来看已不存在通缩风险,物价水平已经显著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8%,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收入增长“跑赢”同期GDP。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53,比上年同期下降0.02。
工业生产、投资、消费全面改善 经济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工业生产向好、投资回升、消费加快、进出口改善,对经济增长起到支撑作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金融时报》记者说。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王静文也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第二产业同比增长6.1%,较上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成为GDP企稳的主要力量。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3月份出现强劲反弹,同比增长8.5%,较1至2月份加快3.2个百分点。
“自去年年末中央加大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以及一季度地方债加快发行支持基建投资以来,工业与建筑业回暖迹象较为显著,政策发力成为GDP企稳的重要动力。”王静文说。
毛盛勇解读称,投资整体延续小幅回升的势头,投资内部结构优化,技术改造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等都持续较快增长,这为未来发展增添了后劲。
“投资稳步回升,基建和房地产成为支撑。”连平强调,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超预期增长11.8%,是支撑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力量,但未来房地产投资可能难以持续加快。
温彬称,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回升0.5个百分点至8.7%,大幅超出预期。对此,王静文认为有三大原因:一是减税降费政策落地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二是商品房销售回暖带动家具、家电、建材等相关消费;三是一季度以来股市好转产生财富效应。
连平对《金融时报》记者强调,近几年,促进开放、增加进口、提高消费者福利的政策频繁出台并不断释放效力,下调和取消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对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强。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结构继续朝着优化、调整、升级的方向发展。除投资回升优化、消费继续升级外,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至57.3%,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较快,现代服务业也保持较快发展。同时,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都在扎实推进。
经济下行压力犹存 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达目标区间上限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增长呈现放缓趋势,外部不确定性因素仍然不少。毛盛勇坦言,一季度GDP增速普遍好于市场预期,但相比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都有所回落,说明经济下行压力还是存在的。
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向《金融时报》记者分析说,今年上半年看传统动能,下半年看内生动能,二至三季度为动能接力期。以房地产和基建为代表的传统动能和以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消费等为代表的内生动能能否平稳接力,关系到我国经济是否能够真正企稳。
在连平看来,年初以来,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持续发力。随着积极因素增多,二季度经济增速有望加快。考虑到一季度经济增速已经企稳,逆周期调节政策效力将持续释放,外部环境可能继续改善,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落在6%至6.5%目标区间的上限。
“6.4%的增速表明中国经济非常有韧性。在制造业方面,尽管国外需求有所放缓,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份额仍在继续提升。在国际环境方面,中美之间达成贸易协议没有悬念,外部环境将有所改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际刚在中国新闻社国是论坛分析会上表示。
温彬建议,下一阶段仍要关注国际经济复苏放缓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内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要相互配合、逐渐发力,在保证实体经济发展所需信用供给的同时,不断推动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更好运行。